1409 ぼたん(牡丹)


《本經》中品

【釋名】
鼠姑(《本經》)、鹿韭(《本經》)、百兩金(《唐本》)、木芍藥(《綱目》)、花王。時珍曰︰牡丹,以色丹者為上,雖結子而根上生苗,故謂之牡丹。唐人謂之木芍藥,以其花似芍藥,而宿幹似木也。群花品中,以牡丹第一,芍藥第二,故世謂牡丹為花王,芍藥為花相。歐陽修《花譜》所載,凡三十餘種。其名或以地,或以人,或以色,或以異,詳見本書。

【集解】
《別錄》曰︰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漢中,二月、八月採根陰乾。
弘景曰︰今東間亦有,色赤者為好。
恭曰︰生漢中、劍南。苗似羊桃,夏生白花,秋實圓綠,冬實赤色,凌冬不凋。根似芍藥,肉白皮丹。土人謂之百兩金,長安謂之吳牡丹者,是真也。今俗用者異於此,別有臊氣也。
炳曰︰今出合州者佳,和州、宣州者並良。白者補,赤者利。
大明曰︰此便是牡丹花根也。巴、蜀、渝、合州者上,海鹽者次之。
頌曰︰今丹、延、青、越、滁、和州山中皆有,但花有黃紫紅白數色。此當是山牡丹,其莖梗枯燥,黑白色。二月於梗上生苗葉,三月開花。其花葉與人家所種者相似,但花瓣止五六葉爾。五月結子黑色,如雞頭子大。根黃白色,可長五七寸,大如筆管。近世人多貴重,欲其花之詭異,皆秋冬移接,培以壤土,至春盛開,其狀百變。故其根性殊失本真,藥中不可用此,絕無力也。
宗奭曰︰牡丹花亦有緋者、深碧色者。惟山中單葉花紅者,根皮入藥為佳。市人或以枝梗皮充之,尤謬。
時珍曰︰牡丹,惟取紅白單瓣者入藥。其千葉異品,皆人巧所致,氣味不純,不可用。
《花譜》載丹州、延州以西及褒斜道中最多,與荊棘無異,土人取以為薪,其根入藥尤妙。 凡栽花者,根下著白蘞末辟蟲,穴中點硫黃殺蠹,以烏賊骨針其樹必枯,此物性,亦不可不知也。

根皮

【修治】
曰︰凡采得根晒乾,以銅刀劈破去骨,銼如大豆許,用清酒拌蒸,從巳至未,晒乾用。

【氣味】
辛,寒,無毒。《別錄》曰︰苦,微寒。普曰︰神農、岐伯︰辛。雷公、桐君︰ 苦,無毒。黃帝︰苦,有毒。
好古曰︰氣寒,味苦、辛,陰中微陽,入手厥陰、足少陰經。 之才︰畏貝母、大黃、菟絲子。大明曰︰忌蒜、胡荽,伏砒。

【主治】
寒熱,中風螈 ,驚癇邪氣,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,安五臟,療癰瘡(《本經》)。 除時氣頭痛,客熱五勞,勞氣頭腰痛,風噤癩疾(《別錄》)。久服輕身益壽(吳普)。治冷氣,散諸痛,女子經脈不通,血瀝腰痛(甄權)。通關腠血脈,排膿,消撲損瘀血,續筋骨,除風痺,落胎下胞,產後一切冷熱血氣(大明)。治神志不足,無汗之骨蒸,衄血吐血(元素)。 和血生血涼血,治血中伏火,除

【發明】
元素曰︰牡丹乃天地之精,為群花之首。葉為陽,發生也;花為陰,成實也。 丹者赤色,火也。故能瀉陰胞中之火。四物東加之,治婦人骨蒸。又曰︰牡丹皮入手厥陰、足少陰,故治無汗之骨蒸;地骨皮入足少陰、手少陽,故治有汗之骨蒸。神不足者手少陰,志不足者足少陰,故仲景腎氣丸用之,治神志不足也。又能治腸胃積血,及吐血、衄血,必用之藥,故犀角地黃湯用之。
杲曰︰心虛,腸胃積熱,心火熾甚,心氣不足者,以牡丹皮為君。
時珍曰︰牡丹皮治手、足少陰、厥陰四經血分伏火。蓋伏火即陰火也,陰火即相火也。 古方惟以此治相火,故仲景腎氣丸用之。後人乃專以黃柏治相火,不知牡丹之功更勝也。此乃千載秘奧,人所不知,今為拈出。赤花者利,白花者補,人亦罕悟,宜分別之。

【附方】
舊三,新三。
疝偏墜,氣脹不能動者。牡丹皮、防風等分。為末,酒服二錢,甚效。(《千金方》)
辨疑》傷損瘀血︰牡丹皮二兩,虻蟲二十一枚(熬過同搗末。)每旦溫酒服方寸匕,血當化為水下。(《貞元廣利方》)
金方》解中蠱毒︰牡丹根搗末,服一錢匕,日三服。(《外台秘要》)

【附錄】
鼠姑《別錄》曰︰味苦,平,無毒。主咳逆上氣,寒熱鼠 ,惡瘡邪氣。一名,生丹水。弘景曰︰今人不識,而牡丹一名鼠姑,鼠婦亦名鼠姑,未知孰是?

 

GoogleやYahoo!によるとこの広告が関係ありそうです。